明天子

名剑山庄

历史军事

一个八九岁的孩子,一身白色孝衣,团团的在锦被下面,小小的人儿看上去可怜之极。而脸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

明天子 by 名剑山庄

2021-4-25 19:22

  对这一件事情最敏感的,乃是杨荣。
  因为杨荣是这种变化受到利益冲突最严重的人。
  为什么杨荣被宣宗皇帝重用之后,一直是以谋主的角色行事的。
  但凡朝廷有什么大军事行动,宣宗必定先要询问杨荣,然后再做决定。
  杨荣也没有辜负宣宗,在很多军事行动之上,都给宣宗皇帝出谋划策,在应对汉王之乱中,表现尤为精彩。
  所以在杨荣的领导之下,兵部权力大增,以至于王骥向上面要名额,几乎是以百人来算,要为兵部增加人手。
  但是这一切,都建立在皇帝认可这个路径。
  认可文官体系处理军政大权,并插手到卫所之中。
  眼前这个变化,却让杨荣感到非常不满。
  朱祁镇对张辅的重视在,委托张辅主持大本堂,而大本堂主要生源,就是勋贵与宗室子弟,更重要的大本堂本来含义。
  大本,大本。是指什么?
  是指太子,太子乃国本。这种政治信号太明显了。
  杨荣没有当场驳斥过去,已经是涵养很好了。
  杨士奇却安抚了杨荣说道:“本官自然是信得过英国公的,大本堂之设,虽然有旧制,但是时间太长了,很多规章都找不到了。”
  “总要让我等商量一下,讨论一个章程。”
  “襄王世子即便入京,也到年末,为大本堂清理地方,等等准备,真开学也就到了明年了。”
  “所以这一件事情,现在讨论谁主管,却是太早了。”
  张辅说道:“不早了。正因为大本堂而今八字还没有一撇,才需要人负责不是?”
  杨士奇笑道:“国公说笑了,国公乃国家重臣,真能让国公做工匠的活计?”杨士奇微微一顿,说道:“这样吧。营造大本堂之事,就交给宫里。阮安在营造之上有些能力。等建起来再说。”
  张辅明知道杨士奇在拖着。
  但是张辅却无话可说。
  毕竟即便张辅真正而今当上了大本堂祭酒,真正筹备工作,张辅也不可能亲自动手,因为太跌身份了。
  张辅想了想,也知道大本堂的建设,固然很重要,但是而今皇帝尚小,没有太子,真正重要的不过是这个信号。
  皇帝对勋贵重新荣宠的信号。
  真等大本堂成为必争之地,先要皇帝有一个太子。
  所以,就不用逼得那么急了。
  张辅说道:“既然如此,就拜托杨大人了。”
  杨士奇说道:“好说。好说。”
  张辅在内阁之中,更多的是象征意义,真正的以备咨询。所以他的事情并不多,直等麓川的战报,只是算算时间,孟瑛估计还没有走到云南。
  所以也不在文渊阁久留了。
  等张辅走后。
  杨士奇将杨荣,杨溥,胡濙都叫到自己的值房之中。
  所以的值房,就是办公室。
  地方不大,也算是套间,外面是书桌书架,里间就有一张床,可以让人休息。
  如果遇见了什么特殊事件,大学士也是要在这里值班的。
  比如皇帝病重,几个大学士有一个算一个,一般都住在这里了。
  四个人进来之后,杨荣先按捺不住了,说道:“张辅,他是什么意思?觉得而今还是太宗皇帝在吗?”
  杨士奇亲自端了茶水,给三人满上,说道:“张辅是什么意思?不好说,但是大内那一位到底是什么意思,这才是问题。”
  胡濙沉吟片刻,说道:“经筵制度,断不可废,如果陛下仅仅让襄王在北京有一个读书的地方,自然好说,但是这大本堂,真要为大本之处?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。”
  杨溥说道:“不错,这一步万万不能退的。”
  杨士奇当然知道这一件事情重要性。
  毕竟这个制度,乃是杨士奇一手建立起来的,就是为了让皇帝接受儒家教育,让皇帝亲近儒臣。
  而这些讲官都是翰林出身。与皇帝朝夕相处,将来皇帝登基之后,自然也会受到重用。
  甚至可以说,明后期铁律,非翰林不得入内阁。就与经筵直接相关。
  因为担任皇帝讲官的大臣,都是翰林院出身。这些人又有大概率被重用。这才有了翰林清贵,坐冷板凳二十年,一朝入阁天下知。
  而进翰林院,却与科举之中的名次,直接有关系。
  也就是说,科举之中,你是一甲前三,还是二甲,还是三甲同进士,直接确定了,你几十年之后,宦海沉浮的终点。
  当然也有不少人打破这个潜规则,如海瑞等人。但是总就是少数的。
  这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。
  杨士奇到没有想过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,有这样的弊端,但是他设计这个制度初衷也完美的实现了。
  那就是将皇帝教育控制在手中。
  明代皇帝大多是认同儒学的,不会向太祖皇帝,明面推崇理学,其实是拿来用用而已,也不想太宗皇帝,干脆就是一个武夫。
  即便最荒唐的正德皇帝,在面对杨廷和的时候,也是非常有礼貌的。
  正因为这一件事情如此重要,即便一直以来明哲保身的杨溥,不太爱说话的胡濙,也不能在这一件事情沉默了。
  皇帝亲近勋贵是近忧,以大本堂体制代替经筵,乃是远虑。
  杨士奇面色不变,默默的品着茶,颇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镇定。过了一会儿,杨士奇才说道:“这一件事情,总要在御前说清楚。”
  杨荣说道:“我与你一起去。”
  杨士奇说道:“不用,我一个人去就行了,我们都去了,岂不是逼宫吗?你们在这里等着便是了。”
  杨士奇说做就做。
  立即派人向乾清宫递牌子请见。
  朱祁镇在乾清宫之中,见了杨士奇的牌子,立即说道:“王大伴去接一下首辅。”
  王振立即说道:“是。”
  朱祁镇见王振离开了。心中有些紧张。
  杨士奇虽然是首辅,但是细细算来,朱祁镇私下召见杨士奇的次数却并不是太多的。朱祁镇自己都没有发现。
  其实他对杨士奇有些忌惮。
  或许这种忌惮,并非对杨士奇来的。也是因为杨士奇身后庞大的政治势力,所以朱祁镇与杨士奇的沟通,大多是通过于谦进行的。
  朱祁镇与杨士奇大多数会面,都是朝会上,不管是大朝会,还是御前会议之上。
  这样单独见面,让朱祁镇有一种期末考试的感觉。
  杨士奇的步伐不快,而且在紫禁城之中,人臣是禁止骑马坐轿的,从文渊阁到紫禁城,杨士奇走了好一阵子。
  等到了乾清宫,杨士奇白发之间,已经微微见汗了。
  杨士奇一进乾清宫就向朱祁镇行礼,说道:“臣拜见陛下。”
  朱祁镇见杨士奇白发苍苍,连忙上前搀扶起来,说道:“杨首辅乃是国家重臣,又是四朝元老重臣,就无须多礼了。”
  杨士奇客气几句,最后还是落座了。
  朱祁镇问道:“首辅此来,是有什么事情吗?”
  杨士奇叹息一声,说道:“臣已经七十有五了,天下大事早已力不从心,之前太皇太后没有还政,臣当心臣这一去,有不忍言之事,而今陛下长成,深肖先帝,也是臣该乞骸骨的时候了。”
  杨士奇看向朱祁镇的眼神,就好像是爷爷看向孙辈有成一般,充满了宠溺。
  朱祁镇听杨士奇一说,又见杨士奇眼神,心中感动之余。七十五岁,不管古今都是很老了,用这样一个老翁。
  朱祁镇也觉得不忍心,但是他再不忍心,也不能答应。
  因为说句不客气的,天下可以没有朱祁镇,却不能没有杨士奇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